專科主治:
◆頸椎痛、腰椎痛/移位、肩臂、脊、腿疼痛
◆濕疹、皮膚痕癢、皮膚頑疾、男女下陰瘙癢
◆內外痔瘡、便血
◆婦女經痛,月經不調
◆腫瘤
◆咳嗽氣促(久咳)
◆中風後遺症
◆眩暈症(西醫稱“耳水不平衡”)
中醫針灸瘦身減肥正在推廣中:

中醫對於癌症的討論
目前西醫對癌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仍然是手術、放、化療。但很多病人在明確診斷時己經失去手術機會,而放、化療毒副作用大,而且效果不理想。放、化療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均有較峻猛的殺滅或抑制作用,常使免 疫功能嚴重受損,而且不少 聯合化療方案中均使用糖皮質激素,使免疫功能進一步受到抑制,這必然會影響到抗癌的療效。事實上,不少抗癌藥往往引起嚴重脫髮,惡心嘔吐,無食欲,虛弱,肝腎功能損害,而更為嚴重的是骨髓抑制,當白細胞減少到一定程度,化療常被迫中止,否則病人可因粒細胞缺乏而發生嚴重感染導致死亡。
中醫認為:癌症一般正虛邪實的疾病。所謂正虛,或是陰虛,或是陽虛或是氣虛,或是氣陰兩虛等;所謂邪實,則是氣滯血瘀,痰濕凝聚,或熱毒蘊結等多種不同情況。因此,中醫治療癌症的總原則是扶正祛邪。
在扶正方面,視個體情況不同分別予以益氣,補血,養陰或溫陽。
在祛邪方面,則針對不同情況,分別予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化痰利濕,軟堅散結等。我們在中醫藥治療癌症方面有以下五點體會:
首先,無論癌病在早期或晚期,均應扶正祛邪,攻補兼施。並非早期以攻為主,晚期以補為主。這是因為扶正祛邪是相輔相成的。若正氣虛弱,難以祛邪,則癌會發展,擴散。
第二、 不祛邪則難以扶正,癌瘤會不斷耗損氣血,使正氣日虛,出現惡病質。若不抗癌,補養扶正難以見效。癌症病人常有突出的貧血、消瘦、氣短、疲乏,不少醫者因而給予健脾益氣,滋陰養血,而忽視攻癌,結果治療失敗,而改用攻補兼施則甚為成功。其次除了扶正祛邪外,還要視具體情況作某些對症治療,例如有惡心嘔吐的,應予和胃降逆等對症治療方針。
第三、西醫通常不用單一化療藥,而用聯合化療,有利於提高療效和防止癌細胞形成耐藥性。基於同樣道理,我們主張中藥抗癌藥連用。而且我們的體會攻邪藥物組應當每1一2個月輪換一次,不要老是用同一組抗癌中藥,但一般而言扶正藥則應較長時間守而不變。
第四、特別重要的是鼓勵病人明智和正面思考,不要悲觀,不要緊張和消極,要與癌症作頑強的鬥爭。經驗和研究都表明,緊張和悲觀會降低免疫功能,使疾病惡化。
第五、癌症病人應加強營養。民間有一種說法,癌症病人應降低營養以免滋補癌細胞,這是不正確的,有害的。因為營養不足首先損害的細
胞不是癌細胞,而是正氣及其正常細胞功能。而癌病是消耗性疾病,如果
病人接受放、化療,營養不足會使病人對放、化療的耐受性降低。因此癌
症病人應加强營養,同時使用攻擊癌細胞的藥物。有人說癌症病人不能用人参等補藥也是錯誤的。醫務人員應當給病人講明科學道理,避免病人受謬論影響。
中醫痔瘡分型論治
【內痔】
痔瘡的病因以臟腑本虛為主,在各種誘因的影響下,如七情過度、飲食不節、便秘、痢疾 久坐以及負重,竭力運行等均可使臟腑陰陽失調,氣血不足,濕熱內生,下趨大腸,血脈不行,筋脈橫解而成痔。
治療原則:用清熱解毒,活血止血,軟堅收斂,消腫止痛。
中醫分型論治:
一、實證型:
痔瘡腫脹,色紅或紫,便後脫出,不易回納,大便後滴血,或出血如射,血色鮮紅或血出污濁,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痔。
二、虛證型:
痔體不腫不痛、色淡、便後肛門脫出。大便滴血,血色淡而清,或晦而不鮮。面色少華,口唇淡白,神疲乏力。
治法:補氣養血、止血消痔。
三、濕熱型:
口苦咽乾,胃脘痞滿,食少便秘肛門灼痛。
治法:清熱除濕,消痔止血通便。
【外痔】
主要發生在肛門齒線以下,由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反復發炎而成,表面為肛門皮膚所覆蓋。
⊙辯證要點:
1、皺皮外痔:成年人常見,常見於產婦,多發於肛門前後方,平時痔核體柔軟,僅覺得肛門有異物感,如發炎時則腫痛。
2、血栓外痔:突然發生,腫痛較嚴重,位於肛緣皮下,色青紫。
3、靜脈曲張性外痔:為沿著肛門周圍的皮下靜脈曲張所形成,痔核形狀橢圓形或圓長形,狀突起,色暗紫,質柔軟、不痛。
中醫分型治療
一、大腸實熱型:表現唇燥咽乾,大便秘結,肛門疼痛。
治法:宜清熱攻下。
二、大腸津少型:表現大便如羊糞,難於解出,煩燥口乾,排便時肛門腫脹,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治法:清熱養陰、潤腸通便。


病例一:
李先生40余歲。因間歇性大便出血、只覺得有如肉瘤狀物脫出肛門6年,病癥加重二年有餘,前年經朋友介紹來華醫堂求診。李先生述說8年前大便時常滴鮮血,伴有肉瘤狀物突出,脫出物大便後能自行還縮肛管內。可是近兩年出血逐漸加重,出血呈噴射狀,大便後多次暈倒,肛門內突出物需用手按壓方可還縮肛門內,曾經入院治療,可是治療效果不理想。出院後仍伴有口苦喉乾,胃脘痞滿,食少便秘,肛門燭痛。經華醫堂醫師檢查:見齒線處4一6點大小不同的紅色囊狀物脫出於肛門外,頂端有散壓血點。屬濕熱型內痔。治以清熱除濕,消痔止血通便之法。服藥一星期後血止、大便暢通,經二星期治療後檢查:痔核明顯縮小無再脫出。繼服藥二個月中藥後再檢查,痔核己全部萎縮。追訪一年中未見復發。
病例二:
吳小姐。雖才30多歲卻患痔瘡有十幾年,2年前曾做過手術,可是又復發,痔腫大脱出又帶出血,刺痛坐立不安,再看西醫時,醫生又建議再做手術。
可是吳小姐已經歷過一次手術,她說:真的好驚再做手術,只想寻求中醫保守治療好了,幸好找到華醫堂。第一個療程就感覺得到緩解、痔核有變小點痛也減輕,出血明顯少了,讓我對華醫堂醫師有了信心,我會堅持中藥治療下去!華醫堂老中醫對吳小姐的每一次覆診,都很耐心聽取對病情變化情況,因為她是內痔外痔之混合痔,華醫堂老醫師根據其康復情況辯證分治,經過三個療程純中藥內服外擦調理,吳小姐反映說感覺痔核慢慢在縮小,不再那麼刺痛,也沒再出血,生活、工作恢復了正常,心情也舒暢很多。
保守治療始終需要耐心和較長的時間的調治。為徹底根治,目前吳小姐滿懷信心繼續在華醫堂調治中。
華醫堂中醫師對於各種症型的內痔、外痔的診治經驗豐富,病例多,謹舉2例分享。
無論你是哪一類型的痔瘡,其根源都在於體內,由於不良飲食及錯誤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平時工作緊張壓力大,熬夜過度勞累,慢性便秘等導致毒素在體內積聚,最終那些積累在體內的毒素污染體液,阻礙血液循環,導致細胞功能和內臟功能降弱,弱化的部份形成病患組織,發生在直腸和肛門靜脈叢中。而痔瘡常被認為是一種創傷,買個藥膏什麽的擦一擦消炎就算了,忽視其根源在於體內,如果不從體內去清除毒素,將威脅人的內臟健康。因此我們必須瞭解痔瘡的病因,從改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開始,平常生活上必須多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要過度吸煙飲酒,多吃蔬菜水果及其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及多補充水份以幫助疏通大腸改善便秘 。儘量少熬夜,保持適度的運動,避免久站、久坐,如需長時間坐著工作時,不時變換一下體位以減輕對肛門的壓迫。最好每天固定時間排便,排便時不宜過度施力及久坐馬桶。
您的健康,是醫者所愿。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做好預防是很重要的。